欢迎光临信宜博鸿颐养院的官方网站!
老年人患高血压,有时依从性差、缺乏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的及时调整等,导致高血压达标难、波动大,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增大。近日,全国首部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管理的《中国老年人血压管理指南2019》(简称《指南》)在京发布。
老年高血压为什么难治?
老年高血压常见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,血压水平易受各种因素,如体位、进餐、情绪、季节或温度等影响。
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。
老年高血压患者过度降压治疗,又可引起跌倒、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加等。
因此,临床医生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时,需要综合判断,细心分析,努力为患者做出最佳决策。
老年人的血压是否就该高一点?
不仅是患者,有些医生也认为,“老年人血压就应该高一点”。实际上,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成人相同。
老年高血压的标准:《指南》指出,年龄≥65岁,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一日3次测量血压,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,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。
我国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纳入中国人群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,将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血压降到150/90mmHg是安全的。
何时需要吃降压药?
1.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,血压≥140/90mmHg时,就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,将血压降至140/90mmHg以下。
2.若年龄在80岁以上者,血压≥150/90mmHg时,可启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,首先应将患者血压降至150/90mmHg以下,若患者耐受性良好,则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40/90 mmHg以下。
3.确定为衰弱的老年患者,血压≥160/90mmHg时,应考虑降压药物治疗,收缩压控制目标在150mmHg以下。若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肾病、卒中等其他疾病,也有相应降压依据和目标值。
老年高血压不一定都是原发性
其实,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并不少见,常见病因包括:
肾实质性病变
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
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
嗜铬细胞瘤/副神经节瘤
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
此外,老年人常服用多种药物治疗,应注意药物相关性高血压(如非甾体类抗炎药、甘草等)。对于有肾脏病史、反复低钾、查体血管杂音、肥胖、顽固性或恶性高血压者尤其要筛查继发因素。
记住以下降压药服用原则
《指南》认为,在开始治疗和治疗过程中,要全面评估,保证老年人的治疗安全。老年人降压治疗的总体原则是采取分层次、分阶段的策略,保证降压的安全合理,药物治疗应遵循小剂量、长效、联合、适度、个体化的原则。
初始治疗时
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,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;尽可能使用每天1次、24h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,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;若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,可采用两种或多种低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降压效果,单片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;不推荐衰弱老年人和≥80岁高龄老年人初始联合治疗。
启动降压治疗后
这个时候,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,避免降压过快带来的不良反应。此外,还要认识到血压过低和血压过高一样,均能增加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风险,推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认知功能,确保降压过程中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利影响。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应进行衰弱评估。
临床医生要掌握应对血压波动变化策略
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,老年人血压水平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异常血压波动,临床医生要掌握应对血压波动变化的策略,比如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时,可通过饮水疗法、少食多餐、餐后运动等方式来改善身体状态。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疗过程中,需要测量卧位、立位血压,针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,通过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及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给药时间,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以及跌倒、衰弱风险的增加。
治疗老年高血压不能只看降压值
尽管血压水平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,但并非唯一因素。
《指南》建议,在高血压的诊疗过程中,要评估和发现老年人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,包括吸烟、血脂异常、糖耐量受损和(或)空腹血糖异常、腹型肥胖等。
还要注意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症状的靶器官损害,如左心室肥厚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或斑块、血清肌酐和尿白蛋白轻度升高。一旦发现这些危险因素,即应同时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。
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发现心脏疾病、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肾脏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等,更加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。